本网讯 (通讯员 江佳琦 庞华)“这是我们镇开办的‘四点半课堂’,已经办了5年。”该镇文化站中心书屋负责人介绍,“四点半课堂”主要是为了填补学生放学后、家长下班前的一段“空白时间”,在全力保障学生安全的基础上,打造一个爱心之家、校外课堂。
9月11日下午4时,中心书屋管理员王彩云和同事早早地来到中心学校门口,身着红色志愿者服装的她们在人群中格外显眼,和家长们一样,她们是来接下午4点半放学后的孩子们“回家”。
“周一至周五,每天下午四点半前,中心书屋的志愿者都会准时来到学校接学生放学。”王彩云核对学生人数后,和学校老师完成交接。她们组织学生排队步行出发,只用4分钟即可到达中心书屋。
“头顶两根细长须,身穿五彩花外衣,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呀?”当天下午的“四点半课堂”,姚家店中心小学老师陶亚带领学生们上了一堂剪纸课。她说,今年初她刚到学校上班就听说了“四点半课堂”,觉得是个有意义的公益活动,就报名成为志愿者。
目前,“四点半课堂”登记在册的文化志愿者有32名,包括教师、干部、医生、农家书屋管理员等。
唤醒“爱”字,甘做贴心人
“有些学生家长确实不能及时来接孩子放学,‘四点半课堂’给学生家长减轻了压力,也让我们学校更放心。”姚家店中心小学校长张涛介绍道。
以中心小学为例,该校现有在校生266名,全部走读,其中山区村学生居多。为解决放学后的安全问题,有条件的家庭安排孩子放学后到学校周边的托教中心自习,每月缴纳托管费600元,等到周五放学再将孩子接回家。而对于那些山区村的贫困留守儿童来说,放学后的安全问题成为家长心中难以放下的“心头石”。
“‘四点半课堂’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。”张涛说,学生们放学后在文化站学习,“四点半课堂”结束后,志愿者将每一名学生安全送上班车。五年来,“四点半课堂”在学校、家庭之间架起一座“爱心桥”,全力保障了学生们放学后的安全。
融化“暖”字,寂寞变笑容
“我很喜欢这里,因为这里可以学到画画剪纸,可以借阅书籍,而且我还交到了很多好朋友。”11岁的李玉林家住新桥河村,今年读小学五年级。以前放学后,她独自坐班车回家。现在有了“四点半课堂”,她和很多留守儿童多了一个“家”,回家的路不再孤独。
“四点半课堂”不仅是学生的候车点,更是他们做功课、培养爱好、阅读书籍、提升交际能力的课堂,心理辅导老师会定期到中心书屋,帮助孩子们疏导调节情绪,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。截至目前,“四点半课堂”已累计服务学生1万多人次。
姚家店镇党委宣传委员毛中庆表示,该镇将进一步强化阵地建设及社会联动,共筑学生校外家园,用爱心传递“四点半”后的接力棒。